第十章:从荀彧的遭遇看历史的纠结  解码三国英雄

关灯 护眼 舒适     字体:

上一页(2/3) 目录 下一页(2/3) 繁体版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69dshu.cc/70873/54.html

支撑门面。后来到了许昌,汉献帝不但解决了生存危机,而且身边还有了孔融、董承等一批遗老遗少组成的忠臣孝子队伍,这些人依附在在汉献帝身上,希望从曹操那里获得更多的好处。而此时的曹操借汉献帝这个空壳上市炒作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也在重新考虑“奉主上以从民望”到底价值几何?由此,曹操由早期的与汉献帝的一拍即合到现在已开始了背离,时代的发展促使曹操认识到“汉室不可复兴”,如果再一味的“奉主上以从民望”已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形势的发展,促使曹操有了新的思维。而此时的荀彧对世道的认识还停留在曹操起兵时期,脑子里想的还是受当初形成的那个人生观制约,还是“乃心在汉”,由此无法与时俱进。这样与曹操的分道扬镳已是势在必然。由此必然会因对曹操不理解而纠结。

二、“爱人以德”的人生宗旨让他纠结。

荀彧是一个道德君子,他十分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荀彧在曹魏集团默默地为曹魏集团服务,并不是希望以此求得丰厚的回报。相反荀彧总是拒绝曹操给予他的丰厚奖赏。有时弄得曹操都过意不去。《三国志.荀彧传》裴松之注《彧别传》有这样记载:曹操要封荀彧为万岁亭侯,荀彧不肯接受。曹操对荀彧说:“天下之定,彧制之功也。宜享高爵,以彰元勋。”荀彧以无野战之功坚决不肯接受。曹操又写信给荀彧说:“君之相为建计,君之相为密谋,亦以多矣,夫功未必皆野战也,愿君勿让。”彧乃受。后来曹操因根据荀彧在官渡之战等战役中建立的功劳要复增彧邑万户,荀彧坚决不接受,曹操还想表彧为三公,“彧使攸深让,至于十数,太祖乃止”。荀彧为人非常谦和,生活节俭。他的俸禄大部分都赏赐或分给同宗或给部下了,家里没有什么多余的财物。封建社会士大夫的人生价值观就是立德、立功、立言。荀彧的宗旨是立德,不注重立功,也不重立言。荀彧在临终之前焚烧了自己所有的书籍,故奇策密谋不得尽闻也。《彧别传》介绍说:“荀彧名重天下,莫不以为仪表,海内英雄咸宗焉。”荀彧的为人注重立德,所以他的人生宗旨是爱人以德,荀彧希望曹操“宜集天下大才通儒,考论六经,刊定传记,存古今之学,除其繁重,以一圣真,并隆礼学。”可是,荀彧没有想到的是曹操征伐天下,渐敦教化的同时,希望荣加九锡,晋封魏公。荀彧对曹操无法理解,所以,当董昭以此秘密咨询荀彧时,荀彧态度鲜明、严厉。竟毫不含糊地说,“不可。丞相本兴义兵,匡扶汉室,当秉忠贞之志,守谦退之节。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曹操闻言,勃然变色。对此,两人的裂痕公开化,曹操遂有了抛弃荀彧的念头。

荀彧的君子“爱人以德”为什么不被曹操所接受呢?这也与两人的人生观有关。荀彧的人生观是“匡扶汉室”,所以,为了匡扶汉室就应该“秉忠贞之志,守谦退之节”。而荀彧没有认识到“汉室终不可复兴”这一点。所以,一直陷在匡扶汉室污泥中不能自拔。由此荀彧那个君子爱人以德的德定格在修身、正心上,而不是治国、平天下上。而曹操的人生观是汉室不可兴,他不想为不可复兴的汉室努力,他只想借匡扶汉室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尽管曹操的人生目标是模糊的,又不能言说,为天下人猜忌。但是,曹操的人生立德信条是超出了荀彧的视野的,不仅仅是要修身,正心,更要治国、平天下。儒家经典,《大学》开宗明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而不是荀彧的那个修身、正心的小德,而是先治其国的大德。荀彧的人生观只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忽视了对社会的担当,更没有认识到他自己所处于的国家、社会现状。国家的现状是四分五裂,社会的现状是“不知几人想称帝”。个人的道德修养改变不了这种可怕的现状,只会容忍这种可怕现状的恶化。曹操的道德修养是基于对国家、社会的现状有深刻的认识,他要修养的是治国、平天下的大德,是阻止几人称帝,是制止国家分裂。如果荀彧有这样的大德,那么,他就会理解曹,他那个“君子爱人以德”也就同样适用于曹操。可惜,由于人生观的限制,荀彧无法拥有胸怀天下、放眼世界的大心胸,也就无法装下治国、平天下的崇高品德了。由此发展下去,荀彧必然会被曹操抛弃。

三、被曹操抛弃,令他纠结。

荀彧为什么会被曹操抛弃呢?这是荀彧百思不得其解的纠结。因为荀彧只会想他是一个十分注重道德修养的人,他对曹魏集团是个忠心耿耿的人,不谦虚的说他也是为曹魏集团做过很大贡献的人,还有最主要的一点是他对曹魏集团从未有过异心,在陈宫与张邈一起投降吕布、兖州危在旦夕时,他也没有动摇对曹操的忠诚,而是同程昱一道,为曹操保存了鄄城、范县、东阿三县,为曹操守住了根本。曹操在保兖州还是夺徐州犹豫不决时,荀彧力主保兖州,使曹操有了称霸的基业。曹操按照荀彧的计划行事,才巩固了兖州,有了革命的根据地。荀彧在众人反对曹操迎天子时,与程昱一道坚决主张“奉主上以从民望”。曹操照着荀彧的建议去做,终于有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资本。曹操与袁绍相持官渡,后因困难太大,没有信心坚守下去时,是他荀彧写信给曹操,建议


第十章:从荀彧的遭遇看历史的纠结(2/3),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TXT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