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节  帝与幸臣

关灯 护眼 舒适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繁体版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69dshu.cc/26119/79.html

洛浮夕坐正后,笑着说:“怎么了?我这里还有什么不能说的?想说就说,别婆婆妈妈的。”

子沐想了想,嘟囔了嘴巴道:“昨天公子被从御书房送回来,都快三更了,……那帝君回了承恩宫后,又招了红宵前去伺候……也不怕肾亏……”

“嗯?”

子沐愤愤道:“然后早上又送了进贡的珊瑚珠两串,给了红宵公子。”

不过是赐了红宵东西,有什么稀奇的。

“然后呢?”洛浮夕挑眉。

那子沐又说:“……不是我多嘴,可我就觉得委屈,同样都在御前行走……怎么他就赏赐不尽,那帝君对公子却……却……”

“什么都没有?不闻不问?”洛浮夕接过子沐的话。

子沐点点头。

洛浮夕轻笑一声,摇了摇头,“我又不是他放在后宫的男宠,他不赏赐我,我到还得谢谢他,他若为这事后赏我,我还真不知道该哭还该笑。我不过是个臣子,没做什么为朝廷出力的事,无功不受禄。”

说完,便急急出宫,直奔着翰林院而去。今日便是六千卷考卷见天日之时,此次高中的试子,将于明年春闱进行殿试。洛浮夕还有一大堆的事情要做。

***********************************

一连十日的阅卷,改卷的主考官和副考官们被关在贡院,十日不得出门一步,洛浮夕是协作考官,和监查官一起负责监督公平公正,看是否有考官弄虚作假。

前五日,已经批出成绩最优的一百人,而后再交由主考官们一同研究,再评议前二十人,按第一到第二十的成绩排名,第一名则是“会元”。而后第二年春天三月,进行殿试。多少文人才子,十年寒窗苦读,希望有这份能耐可以连中三元,做到状元及第。

那日中午,终于等来众考官阅卷结束,排了第一到第二十的考生名册。一个考生一个名册,记载名字,籍贯,出生年月日,以及祖上三代直系背景,调查的一清二楚,名册后便是个人的六份考卷,一共二十摞。

众人对于头三名的人选,还未有商议得当,争论的面红耳赤。那排出的第一第二第三名,分别为一名“会元”,两名“同会元”,天朝殿试,是从这二十人中选定最后的人才,殿试的分数再加上会试的分数,便是最后的得分。而极有可能高中状元榜眼探花的,大概还是这三人。因此选“会元”“同会元”之人,必要小心谨慎,除了看才学实干,有时候还得考虑家世背景。

商议了多日,依旧没有结果,主要是“会元”的候选人意见上不合,而众人的分歧,则统一归结在了两人身上。

一人,叫王通赋,京城人士,去年乡试排名二十一。也算京城排得上号的年轻才俊。祖父以上三代在朝中为官,是世代的武官,最高做过镇守京边的将军。到这一辈,其父为兵部副都统,家世显赫。

另一人,叫范白宣,江淮人士,居然是乡试江淮郡的“解元”。传说此人天赋极高,善画丹青,写得一手叫绝的狂草,可为人有点清高。祖上三代都是读书人,所谓的书香门第,可惜到他父亲一辈已经家道中落,只能在乡里的私塾充一名教书先生,勉强温饱。有道是人穷志不短,居然在乡试中一举夺魁。

王通赋和范白宣,两人都是这次秋闱的佼佼者。

这王通赋是京城拔尖的人物,而范白宣也乃百年一遇的奇才,两人文采学识不相上下,所用引经据典连学士们都无不拍手称妙。相比之下,范白宣的运笔清奇,并无华丽辞藻堆砌,而王通赋所作诗词人工刻意为之的痕迹过重,反倒不如范白宣来得自然潇洒了。

赵阁老早年游历大好河川,性情闲逸,对范白宣这种不拘小节的文墨甚是欣赏,他对于国家时政,也每每从百姓角度出发,所言句句肺腑,多半是因为生于穷人家更能体会人间疾苦,和为官爱民之重要性,比起王通赋兼有歌功颂德之嫌,更得他老人家欣赏。

而另一方面,协办大学士陈阁老,却对王通赋赞赏有加,称其【绝顶聪慧,有文豪之风,应得圣眷】。而且家世显赫,选官自然要选作从小便熟知为官道理的,像范白宣这种,估计以后也是块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弄不好,砸别人一脚的屎。

所以主副考官们自有尊崇的一人,排队站队,活生生,将那些文官们切割成了两大派,一派以赵阁老为精神领袖,推举范白宣;一派则视陈阁老马首是瞻,推举王通赋。

两帮人马,各有说辞,谁也不让人,又加之早先帝君已有风言风语传出,说右丞相之选的人,不外乎赵阁老和陈阁老两人之中,一时间弄得满朝文官都纷纷择队而居,大有拼个你死我活之意。

陈阁老那一派怎么样,洛浮夕不知,但他有次跟赵阁老说起右丞相一事,不想那赵阁老哈哈大笑,继而似乎毫不在意谁上谁下,谁做丞相,谁做学士,一笑了之。


第79节(1/1),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TXT下载